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《叶问外传:张天志》
两父子一起吃油条
的画面真的很温馨
然而炸蛋看完满脑子只有油条
所以走遍清远大街小巷
终于找到了一家超好吃的油条店
而且还是有故事的老店
20年老字号
01
为街坊而坚守
20年前,在金岳电脑城下,有对夫妻摆了个走鬼档,炸油条成为路过必买的早餐。相信很多老清远一定有印象。
由于创文,他们两年前已经搬至一个小档口,20年如一日地炸着油条,只为街坊们能吃上早已习惯的味道。
种种原因,他们有考虑过不做了,但每当听到老顾客叹息“你们不做我就再也吃不到有清远味的油条了”,他们还是坚持下来。
02
只做晚市,限量供应
早上卖油条很正常,但下午才开始卖倒是罕见。
原来他们为了凑孙,加上年纪大精力不足,早已不做早市,所以油条档每天下午5点才开门。
别看这么小小一间店,一个晚上都可以卖出两三百条油条,基本上刚出锅就被清空了。由于现做现炸比较慢,经常要排队才买到。
老板很有原则,每天只搓一定量的面团炸油条,卖完即止。
最早试过8点多就收档,所以想吃的小伙伴要趁早,否则只能等第二天了。
炸蛋去的当天,九点左右两夫妻就开始收拾关门了。“不担心油条卖不完,只担心街坊吃不上。”老板认真地说。
03
不用言语的默契
由于铺租和成本上升,油条由5毛一条变成2.5元一条了,但丝毫不影响人们对它的青睐。
有时熟客见到老板娘忙不开,便主动付款自己抽袋打包。
老板娘从不担心客人多夹或者少给钱,他们之间似乎形成了一种默契和信任。
像我们这种“一台手机走天下”的人都选择扫码付款哈哈哈。
用心和良心
01
一气呵成
老板娘就是用这些工具串起了炸油条的整个过程,并且炸蛋亲测阿姨手速惊人。
快门的速度都不及她熟稔的手法,这么形容完全不夸张!大家尽管感受一下~
首先,将面团展开擀平,确保每张面皮厚度适宜,炸出来的油条才入口薄脆。
其次,在长形的面团上撒上一点面粉,防止粘性太大而不好切开。
然后,用刀切成均匀两段,阿姨刀工精准且快,两条面团像孪生兄弟,几乎一模一样。
接着,用沾水的竹签划线,将两条面团叠一起,再用刀轻轻压实。
最后,热油下锅,一根白乎乎软胖胖的面团在长筷的搅动下变得挺拔金黄。
炸蛋发誓,阿姨从头到尾真的没有停顿过...
刚出锅的油条是最好吃的,热乎乎香喷喷,松脆有韧劲,一口下去酥到心坎~
掰开的瞬间还能听到“滋啦滋啦”的油声,炸蛋甚至忘了减肥这回事,再来了一根!
在冬天能吃上冒着热气的油条,还有比这更暖的吗?
附近卖牛杂的档主也经不住诱惑,每天来一根~
02
夫妻同心
两夫妻曾请过兼职,但炸出来的口感总是差强人意,所以他们还是决定从搓面到下锅都亲力亲为。
叔叔负责准备材料和揉面,阿姨负责炸油条。两夫妻一揉一炸,才做出这么正的油条。
阿姨抱怨叔叔经常“插手”她的事。其实叔叔是心疼阿姨辛苦忙碌,嘴上不说却用实际行动表示...
叔叔将搓好的面团小心翼翼地捧来档口,直到运最后一托前,都在不断重复这一来一回一放的动作。
叔叔阿姨都是很低调的人,在炸蛋百般请求死皮赖脸下才让我留下来记录他们的一天。(提示:千万不要赞他们家油条好吃!)
阿姨忙到差不多八点才有时间吃饭,并且因为不想客人等太久,两夫妻都是轮流分开吃的。
03
健康保证
“不卖给街坊不能吃的油条”老板说,他们用的是棕榈油,并且每日都会换油,油条也不会隔夜翻炸。
老板娘还表示他们不用菜籽油炸油条,会有腥味,用棕榈油是最佳的。
加了明矾的油条膨胀得很大,颜色油黄。但可以看到这家店的油条蓬松度和色泽都是刚刚好的。
他们特别强调,绝不添加明矾。“加了明矾的油条得个脆味,硬梆梆”,老板对明矾嗤之以鼻。
这家店有独门秘方,才能让油条不加明矾但口感丝毫不逊色。
除了油条还有...
店里煎堆、笑口枣更抢手
老板早上十点就开始制作
要到下午四点才做出两大盘
每盘仅90多个
又是卖完就没的节奏!
01
煎堆
身为广东人,一定对煎堆有着特别的情怀。而身为清远人,一定对这家店的煎堆有着特殊的感情。
熬糖水、和糯米团、捏型、下锅煎炸......步骤繁琐,十分考验细心和耐心。纯手工制作,耗时久,所以每日都是限量销售。
不同于一般煎堆,这家店还用南瓜、番薯打底,而且是实心带馅的!糯米软而Q弹,不黏牙,夹带南瓜番薯的天然味道。
每颗都饱满厚重,足足有手掌这么大,吃一个就顶饱。
浓浓的芝麻香和微甜的豆沙馅相得益彰,一口下去,仿佛填入了无尽的喜悦和幸福。
不到一个钟就剩一个,看来是炸蛋低估了各位街坊对这家店煎堆的喜爱。
02
笑口枣
这家店的笑口枣个个都像裂开嘴大笑一样,过年和家人一起吃,一年都能笑口常开。
尽管外面有很多包装精美的笑口枣,但始终不及这家店纯手工制作给我们带来清远的“年味”。
外层酥脆可口,一捏就碎;内里松软,充盈着鸡蛋香。并且又是一个带馅的香饽饽~
比市面上很多笑口枣都大个还要实心,拿在手上超有分量。
炸蛋真的好喜欢这种外酥内软还带点甜的口感!请求上天再赐我一个胃吧!
随时会消失的味道
老板娘说:“辛苦、利润低,儿子又有份好工作,都不愿意学炸油条了。”
老板说:“就这么两三平方,月租都要3000多,加上我们老了做不动了,可能做多几年就真的不做了。”
熟客说:“虽然大把早餐店都有油条吃,但就是少了我想要的味道。”
在传统手艺逐渐被机器化代替的时代,总有人在坚守。
每当听到这种手艺无人继承、即将失传的时候,炸蛋总是很伤感。
有种味道是机器无法制作出来的,或是童年的味道,或是乡情的味道,更多的是注入了心血的人情味。